泉州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历史试题
第 I 卷(选择题共48分)
本卷共24小题,每小题2分,共48分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。
1. 史载,公元前720年,周桓王与郑交恶,双方在繻葛开战,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。公元前712年,鲁桓公谋杀其兄鲁隐公,自立为君,不向周桓王请求册封。这表明
A.周朝分封制度已经被废除B.诸侯国之间争霸战争不断
C.周王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D.政治改革在各诸侯国展开
2.墨家主张“兼爱”“非攻”“尚力”“节葬”“节用”,注重认识论、逻辑学、数学、光学、力学等学科的研究。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,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。这
A.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B.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
C.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D.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
3. 秦朝、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、运河,当时被认为是“暴政”的典型,今天被认为是中华“文明”的象征。这反映出
A.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B.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
C.今人评价比古人评价更准确D.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为客观
4.宋真宗在位期间(997—1022年),土地兼并严重,但农作物产量倍增,手工业、商业蓬勃发展,贸易盛况空前,市民阶层壮大。这一现象说明
A.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
B.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
C.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
D.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
5.元朝初年,政府废除科举制。1313年,政府恢复科举制,采用蒙、汉分开考试,最终录取忽都答儿、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,蒙、汉各半。这反映了
A.政府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创新B.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
C.实行蒙汉平等的民族团结政策D.科举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
6.明朝初年,政府修建了济养院(免费养老院)、惠民药局(免费医院)和漏泽园(免费公墓)。明太祖还命令在南京试点,于郊外修筑公房,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。由此推知,明初
A.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.自然经济走向解体
C.仁政思想全面实施D.社会保障体系建立
7. 表1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中国劳工数据(单位:人)
据此推知
A.导致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B.解决了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的问题
C.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快D.通商口岸开放直接导致劳工输出激增
8. 《广州租界史大事记》载:1859年,广州沙面租界是英、法两国人花钱从珠江河水中填土而新造的,共花费32.5万墨西哥元,其中,英方出资4/5,法方出资1/5。这些填造的土地,须按亩向清政府交纳地租,每年每亩1500钱。据此推知,该租界
A.并未侵犯清朝领土主权B.由中国主动出租给英国
C.成为列强最早侵华据点D.土地所有权仍属清政府
9.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在传统官制以外另成系统的一个机构,这个名称不仅反映了“天朝”观念的动摇,也反映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变化。这些变化不是新物取代旧物,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。这反映了
A.中国近代化的复杂性B.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
C.除旧与布新同步进行D.洋务运动不符合时代要求
10.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,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。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,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,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、淮军的对手。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。
这种情况表明,中国
A.近代化努力收效巨大B.清军训练有素
C.自信轻敌的乐观情绪D.民族意识觉醒
11. 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“此次台儿庄之捷,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,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,乃获此初步之胜利。”日本军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中国方面“集中国力”导致的。
由此说明
A. 全民族抗战是此次胜利之源
B.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军事路线
C. 日本惧怕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
D. 国民党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影响
12.表21935-193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
据此推知
A.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
B.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
C.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
D.西方国家经济陷入经济危机泥潭
13.1951年1月,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《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》,规定“凡公私纱厂自纺部分的棉纱及自织的棉布,均由国营纱布公司统购”。1953年10月,作出《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》,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。11月,作出《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》。这
A.规范了私人资本主义经营的各种行为
B.解决了广大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
C.成为了“一五”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
D.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,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;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fjksw@163.com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